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文 / 巴九灵 下面这段《猫和老鼠》的动画,你看得出来是AI生成的吗? 图源:小红书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文 / 巴九灵

下面这段《猫和老鼠》的动画,你看得出来是AI生成的吗?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图源:小红书

如果说这种“以假乱真”的动画还只是玩笑,那么,那些披着“真实”外衣的AI合成内容,就足以让人心生恐惧。

前段时间,“AI合成全红婵”带货视频在网上疯传,哪怕其家人紧急辟谣,仍有不少人受骗下单;往前,西藏日喀则地震后,一张小孩被压在废墟下的照片赚足了眼泪与转发,结果却被证实是AI合成……

假视频、假图片只是冰山一角,更隐蔽的,是那些充斥在我们信息流里的假新闻和假数据:“西安突发爆炸!火光冲天!伤亡不明!”“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,监管局回应不交就罚145万!”“80后的死亡率已经超过70后!”

展开全文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图源:小红书

这些夺人眼球的爆款新闻,最终都被证实纯属虚构,却早已收割了无数人的转发、关注、愤怒。

这背后,有“AI幻觉”(AI在无明确依据的情况下编造并不存在的事件、数据、细节)的推波助澜,但更严重的,是有人利用AI批量制造假新闻,形成产业链,从中非法牟利。

据央广网报道,去年1月以来,一家MCN机构通过AI软件生成虚假新闻,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,相关人员直至去年6月才被刑拘;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,2024年搜索热度较高的50个国内AI风险相关舆情案例中,超1/5与AI造谣有关;此前上海一女童走失事件中,有团伙利用AI工具编造“女孩父亲系继父”等谣言,6天内发布268篇文章,多篇文章点击量超过100万次……

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越来越多人发现,自己已经无法轻易分辨眼前的东西是真是假,在老年群体中,这一情况更为严重。网络上,“AI生成的视频爸妈深信不疑”“连善意都被AI玩弄”的吐槽层出不穷。真假难辨的内容,正在让公众陷入混乱与焦虑,让社会共识的形成越来越困难,也让互联网信息池被严重污染。

正如数字力场负责人、专栏作者佘宗明所言:“都说‘科技向善’,再往前一步,其实就是‘科技向真’。科技向真不是说不能用AIGC工具‘魔改’内容、‘邪修’创意,而是说要遵循某些底线性的真实原则,比如是AI生成的‘劲爆’图片或‘震撼’视频就得标注是AI生成的,是AI编造的‘小作文’就得提醒是AI编造的,必须制假标假,不能以假乱真。”

对此,我国在2月底出台了强制性国家标准《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,于昨日(9月1日)正式施行。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经济学博士杜雨认为:“这意味着对AIGC的治理从前瞻性的行业自律指南(怎么做更好),迈向了普适性的强制性监管规范(必须怎么做)。这并非给技术发展‘踩刹车’,而是为其‘铺轨’和‘校准方向’。”

那么,这两份文件,具体规定了些什么?

用一句话来说,就是所有AI生成、合成的内容(包括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虚拟场景等),都必须加上标识,让用户、监管和机器,都能一眼看出来。

其中,标识分为两种:

显式标识:直接展示给用户看;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隐式标识规范

对普通用户来说,最相关的是显式标识,未来你在网上冲浪时,能清楚了解哪些内容是AI生成的:

◎ 首先,AI生成的文本内容,必须在开头、末尾或中间,添加文字提示或者角标等,如下图所示: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图源:《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

◎ 其次,对图片内容和视频内容而言,图片、视频画面内需包含“人工智能”或“AI”+“生成”和/或“合成”的文字,文字高度不能低于图片最短边长的5%,正常播放速度下,视频画面中的标识持续时间不能少于2秒。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图源:《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

◎ 第三,AI生成或合成的音频文件中,必须包含一段正常语速的“AI生成”等提示语音,或者一段清晰可辨的“短长短短”(为AI的摩斯码)特殊节奏音。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图源:《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

◎ 最后,所有使用到AI的交互场景,都需要使用文字进行标注,在内容附近或者交互界面的适当位置持续显示提示文字,如下图所示: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图源:《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

并且,《办法》还对平台端提出了更高要求:平台需核验用户上传的文件元数据,确认文件是否包含隐式标识和显式标识,对确认或疑似为AI生成/合成的内容,进行清晰醒目的提示标识。换句话说,AI标识不只要靠“创作者自觉”,平台也必须承担“把关义务”。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图源:小红书

当然,除了用户和内容平台,这两份文件的落地,也在悄然重塑着各行各业的运行逻辑。对企业来说,这既是压力,也是新商机的涌现;对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来说,这既是洗牌,也是新竞争的开始。对此,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,来听听他们的观察与判断。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大头有话说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杜雨

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

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经济学博士

我认为这一文件的核心是为了应对三类风险:

◎ 第一,防范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传播。AIGC技术能够批量生成高度逼真的内容,容易被用于制造谣言、进行诈骗甚至干扰舆论。强制标识相当于给AI生成内容贴上“电子水印”,帮助公众快速辨别真伪,保护自身权益和社会信任基础。

◎ 第二,明确版权与内容归属。AI生成内容在知识产权方面仍存在大量模糊地带,标注来源有助于厘清权利边界,减少法律纠纷,也是对原创生态的一种保护。

◎ 第三,这一点非常关键——防止互联网数据被污染。目前很多低质量、错误甚至恶意的AI生成内容未经标识就涌入网络,如果它们被当作训练数据回收给下一代模型,会导致模型性能退化,形成“垃圾进、垃圾出”的恶性循环。强制标注相当于为数据构建了“隔离带”,保障AI长期发展的数据环境健康。

未来,在新闻、金融、医疗、教育等高风险、高信任度要求的领域,强制标识是AI技术得以规模化应用的“准入许可”和“信任票”。它明确了应用的边界和责任,反而能打消社会顾虑,为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AI应用扫清障碍,加速其落地进程。

对于相关企业而言,确实面临着新的责任和挑战,例如,给所有AI生成的内容“打标签”,需要在产品和技术流程里加东西,肯定有投入,并且,用别家的AI工具生成内容,或者平台分发内容,也都得检查有没有标,这叫“谁运营谁负责”,责任链条变长了。如果该标没标,或者故意冒充真人创作,可能会面临处罚。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AI手机生成写真图片

但是,这同样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机会:

◎ 第一,“可信AI”会成为核心竞争力。以后用户会更信任那些老实标识、内容质量高的AI产品,这能帮你建立品牌信任,反而是个加分项。

◎ 第二,合规技术本身就能成一门生意。比如做数字水印、AI内容检测工具、合规解决方案,这些需求会越来越大,成为一个新的赛道。

◎ 第三,高质量内容的价值会更突出。当低质AI内容被标识和过滤掉,真正优质、有创意的内容(无论是人还是AI做的)会变得更值钱。

重磅新规落地,AI行业的一次大洗牌

佘宗明

数字力场负责人、专栏作者

跟欧盟惯有的强监管(过度强调安全)、美国一贯的软约束(侧重行业自律)比,中国在互联网和AI上的治理向来更注重“平衡的艺术”。单就AI生成内容标注来说,中国的做法有两个典型特点:

▶▷第一,将标识要求与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等法规充分衔接,形成相对全面系统的AI治理法规体系。

▶▷第二,创新性地提出文本符号标识、音频节奏标识、文件元数据标识等低成本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识方法,兼顾了监管需求与企业实际承受能力,平衡了规范与发展的关系,更贴合中国庞大而多元的AI 产业生态特点。

未来,我认为有两点可以做:

◎ 第一,建立AI生成内容元数据共享库,推动“行业协作与标准共享”,打通平台间溯源壁垒。

◎ 第二,建立权威的AI内容检测与认证机构,当对某些内容是否为AI生成存在争议时,可由该机构进行专业鉴定,确保标识的准确性与公正性。

董毅智

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

从律师的角度来看,这是一份未来在司法层面非常可行、并且极具行业标准意义的文件。律师在处理相关合规事务,尤其是在诉讼环节时,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。这不仅关乎文件本身的规范性,也代表了未来立法层面的发展方向。

未来,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,我认为有三个方向:

▶▷第一,技术溯源能力的建设,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和内容的深层次验证。

▶▷第二,全流程合规,覆盖数据采集、模型训练、内容生成到分发的全周期管理体系。

▶▷第三,法律责任的明确,设立清晰的惩戒和追偿机制,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实质性威慑。

▶▷第四,教大家怎么正确认识、对待AI。

刘晓博

财经评论员

公众号“刘晓博说财经”

对自媒体行业而言,这项规定总体上是利好,因为目前大多数自媒体创作仍以人工为主,AI使用比例并不高,而那些依靠AI制造特殊场面获取流量的账号(比如抖音上流行的“猫打台球”等视频),一旦被明确标注为AI生成,粉丝的兴趣和吸引力势必下降。毕竟,观众普遍还是更偏好真实的内容,而不是AI生成的内容。

强制标识确实会影响读者的接受度和信任度,但这反过来也会推动自媒体行业的生态优化:选题方向、内容风格以及互动方式将更加注重真实性与创造力,而不是依赖“误以为真实”的惊奇效果来博眼球。从长远来看,也能倒逼AI技术在创意和内容价值上不断进步,而不是停留在制造噱头的层面。

同时,这项措施还有助于让短视频、自媒体的竞争更合理、更公平,并保护大家的隐私、减少谣言的传播、社会情绪的误导和激化。

庄帅

零售电商行业专家

百联咨询创始人

目前在电商平台,AI主要用来做商品宣传的短视频和图文内容,以及一些数字人直播,很少用来做商品图(平台对此有限制)。并且,很多内容平台早就开始进行AI标识了。

因此,总体而言,我觉得这一政策对消费者影响不大,毕竟,AI生成内容只是更低成本地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商品,决定性因素还是商品本身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,以及品牌和商家的服务做得够好。

主编 | 何梦飞 | 图源 | VCG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yk9.cn/37642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